股票财经直播行情分析网-阿牛直播

股票直播视频行情分析

学习炒股票、牛股预测、短线炒股技巧、股票学习视频教程、最新股市消息、股票行情分析
  • 综合
  • 股票
  • 板块
  • 嘉宾
  • 课程
  • 基金
  • 经理
  • 说说
  • 快评
  • 消息
  • 好看
  • 话题

更多精彩

    万鹏:识别真假主力,我靠这个办法
    本期嘉宾:点掌财经

    暂无简介

    本期内容

    “重分析 勿听谣” 股票操作的正确打开方式

           股市里有一些股民奉行快餐文化,希望简单地听取消息,跟随操作,已经让股民几乎快忘记了技术分析这条道路。其实,很多消息往往是一些黑平台故意撒布给股民的,旨在让散户高位接盘,自己可以赚的盆满钵满。

           点掌投教要提醒投资者,股票操作要“重分析、勿听谣”。技术分析向来是股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究竟该如何很好的运用技术这条道呢?点掌投教特别邀请了东吴证券的明星投顾——万鹏老师,听他来讲解一下熟悉却又最难使用的技术分析之道。

    技术研究结合基本面分析,获奖无数

           万鹏参加过很多股票的比赛,也获得过非常多的奖项,其中在腾讯大赛中斩获“双冠王”称号,参与比赛的有头部券商和私募机构的大咖,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比赛中获得冠军,万鹏坦言是特别的激动。是什么能让万鹏获得如此优异的战绩呢?

           万鹏透露道,2016年5月到8月的时候,当时市场已经经历了三轮股票下跌,很多股票上方全是套牢盘,压力重重,当时万鹏思路清晰,判断主力是不太会去拉升这些有着很多套牢盘的股票,于是他便想到了次新股,由于次新股最大的优势就是上方没有任何套牢盘,再加上当时的次新股改革,说明新股有着国家的扶持,有了充分的背后逻辑,万鹏毫不犹豫的抓住了当时的主赛道,并第一时间下决策,从而获得的丰厚的收益。

    捕捉黄金坑,荣膺“人气王”

           最近几年虽然整个大盘始终处于一个熊市状态,但经常会有些波段性的行情,而每一次下跌砸出的黄金坑,几乎都能被万鹏准确抓到。

           首先,去年在英国脱欧的那天,市场突然大跌,当时很多投资者都经历了百股跌停,被吓得魂飞魄散,但是万鹏发现那天并没有多少跌停,他就判断这应该是主力故意打压吸筹,随后就是一波行情。去年1月份的2440点同样也被万鹏精准捕捉,那时候贸易战逐步缓和,加上国内政策的支持,易主席新上任,于是万鹏就判断那是个底部,后面会有比较好的行情。再接着就是今年过年回来的第一个交易日,由于疫情,整个大盘几乎跌停,但当时的私募基金基本都加到满仓了,万鹏就认为后市的机会是比较大的,又再一次成功捕捉到底部。

           那么万鹏每一次成功捕捉黄金坑的关键是什么呢?对此万鹏用一句话来告诉投资者:“先有政策,后有技术,再加上资金面。”众所周知我们A股是个政策市,在国家出了政策后,一般会先有政策底反弹,但市场因为主力资金进场的不多,反弹情绪不怎么高涨,这时往往就会再来一波杀跌,形成一个市场底,此时看到市场底做完后,主力资金都进去了,那么这时候就会扬帆起航!

           正因为多次的精准预判到底部,也使得万鹏多次获得了国联证券“人气王”的头衔,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股市无常胜,抓坑有秘诀

           股市中没有100%的胜利,万鹏提醒投资者要做到的就是多赚少亏,控制住风险,每当买进一只股票前,都要设定好止损位,止损一般就是支撑线,就是主力的成本线,在拉升的过程中是不能破掉主力的成本,如果主力被严重套牢,说明主力也做失败了,这时候就不要再耗时间耗下去,选择止损即可。对此,万鹏送给投资者一句话:如果你要赚钱的话,那就选择来股市,但如果要选择绝对的赚钱,那就不要选择股市。

           前面万鹏介绍了大盘黄金坑抄底的板块,那么个股的黄金坑又该如何捕捉呢?万鹏分享了一个小诀窍,当股票出现第一波下跌后,第二波的下跌速率如果减缓,就说明抛压没有之前那么大,此时,指标如果再出现钝化,那么很有可能就离抄底的位置不远了。

           最后,万鹏说了下自己对后市的看法,他认为接下来数字货币、新基建、新能源汽车这些领域都是存在机会的,数字货币有着政策的扶持,新基建中的5G和半导体是国家大基金重点关注的标的,新能源汽车则是国家对新能源车的补贴又延长两年。这些背后的逻辑都是非常清晰的。

    收藏 微博 微信

    全部评论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所有: 上海点掌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2022)
    互联网ICP备案 沪ICP备13044908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428号 沪ICP证:沪B2-20150089 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备案号:201708210015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51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21-31268888 网站安全值班QQ:800800981 举报邮箱: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绑定

    X

    您修改的价格将提交至后台审核审核时间为1个工作日,请耐心等待

    确定 取消
    X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